close
回上一層(熱鍵:b)






因為不知道要打什麼
又基於一天一篇的精神
最後決定
把心理學期中放上來
這本書不錯
講述藝術治療
有興趣的
一定要去找找喔
有很多感動
有很多省思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進一步認識

 

    看完了這十個故事,我發現藝術治療的可貴與必需,也更深入認識了藝術治療的真正意義,藝術治療不只是單單以畫圖的方式來進行醫治,還有更多種更多元的方式可以來運用,像是小傑作的美勞項鍊、潘妮作的雜誌剪貼、阿強作的黏土,或是在當中加入音樂並行,都是藝術治療的媒材。但其實媒材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如何在每一位患者身上,找到適宜的方式並給予治療,並不只是單純從一張畫中就可以窺探病人的心境,要慢慢的觀察,要試著與他交談、交換,才可以從中慢慢的提煉出適合的藥劑,並給予治療。


有所體會

 

    作者在書中說到,他在一次演講中問大家是否會畫畫,而將近八九成的成人卻不知如何反應,作者又說她在幼稚園小朋友前也提起過這個問題,而將近全部的小朋友都舉手說:我會畫畫!。從此可見,隨著年紀的增長,或是台灣藝術教育的方式,都讓一個會畫畫的小孩漸變成一個羨慕畫畫的上班族,藝術繪畫的好壞劃分的太過明顯,讓很多人無法踏入。所以接受治療時,每當打破這個框框,也就更能從中獲得前所未見的效果。作者也說從沒接受過制式藝術教育的病患,會有最好的成效。

    現在升上二年級,開始創作一些作品,我也會把它放在部落格做個紀錄,很多人瀏覽後,都會留下好羨慕你會畫畫之類的字句,我都回覆說: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藝術的種子,只是可能還沒澆水還沒萌發。試著給予鼓勵。可是心裡卻是想著或許在它剛探出頭來的時候,就被台灣的教育制度給攔腰斬斷了,抑是違反自然揠苗助長,為之嘆息。藝術可以變成醫術治療每位臨終的病人,那我希望它也可以在病房外的每一個角落,給予大眾不一樣的認識,並且觸及每一個人,每一顆藝術的種子,或許每位成人也能不尤所思的大聲說出我會畫畫!大膽的把一天的快樂悲傷、生活、家庭、經濟的壓力用藝術作為媒介,記錄與宣洩。每個人都可以畫畫,每個人都應該接觸藝術治療。





親身經歷
 


 

    藝術之所以可貴,就是它有有再多的言語文字也無法說出的意念。我阿嬤是咽喉癌過世的,我記得那時是讀小六,每當去醫院看到阿嬤插著管的畫面,就有股恐懼,就想要逃離這個病房,回到陽光的底下。阿嬤雖插著管可是還能寫字,有天她寫著敏輝畫畫。我才想到畫畫是阿嬤的興趣,阿嬤最愛看我畫畫,我也總是跟她分享,因此一張白紙幾個圖像那些顏色,就變成拉我進病房的推力,我開始跟她分享作品,畫歡喜的景,畫快樂的人,畫給阿嬤的是一張張快樂的圖畫。雖然住的是一般病房,可是就這麼多了點安寧和諧的氣氛。我想我那時就接觸到藝術治療了,雖然不是很正確的方式,不過阿嬤的笑臉永遠深留在我腦裡,到現在還能回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iiop2002 的頭像
    uiiop2002

    uiiop2002的部落格

    uiiop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